和砷呵呵笑道:“哎,你真是能见缝插针呀,我是该收你还是不该收你呢?”
汪如龙哀求道:“我与大人当年同是科场失意人,如此缘分,求大人垂怜?”
和砷忙扶起道:“说得好,同是科场失意人,起来吧,也许可以一起共创大业。”
汪如龙狂喜之中,泪水迸射,头叩得砰砰响,道:“谢大人栽培,晚生没齿不忘!”
对汪如龙来说,能纳入和砷门中,做官的大门并未关上,这不啻于天降大喜。而在和砷看来,汪如龙财大气粗,又颇有学识,可扬州盐商中呼风唤雨,这样的人,培植起来,绝对是可以做大手笔的。
和砷问道:“以你的身份,如今又捐官了吗?”
汪如龙道:“刚花了一万六千两,捐了道员四品,正等着补缺呢。”
历代或明或暗,都有花钱买官的事,但是只有清朝是把捐纳作为朝廷制度下的正常升官途径的,而且是国家一项重要财源来组织经营。当年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,下诏鼓励富户捐纳,因此仅仅山西一省当年一年内捐县丞一万二千人,甘肃半年鼓捣了一万七千;雍正年间督考国子监,就是考察那些纳过捐,但还没有正式到任正在等缺的候补官们,结果一万多监生里面九千五百余人不及格,甚至接近六成人交白卷,因为八股文是硬功夫,不会就是不会,勉强不得。雍正时期的模范总督田文镜是捐纳出身。清朝前期进士、同进士出身的“正途”官员是不与纳捐的“异途”官员一起排班站立的,但到了后期就没有这种禁忌了,因为拿钱买官的人太多了,一眼看去密密麻麻几乎都是花钱买来的顶戴。